媽媽生氣——寶寶趕緊道歉:媽媽我錯了,以後再也不惹媽媽生氣了;  

媽媽很累——寶寶立馬給媽媽揉肩捶背:媽媽辛苦了;

媽媽沉默——寶寶戰戰兢兢地不敢玩也不敢動;

……

你一定驚歎世上居然有如此「乖巧懂事」的寶寶吧?想要嗎?

16109748  

其實來自孩子的關心是固然可貴,凡是當媽的都會感動。但當媽媽的情緒左右了孩子的情緒時,情況就不太秒了!

媽媽生氣本來跟寶寶沒關係,寶寶卻要為了讓媽媽開心而道歉;

媽媽累了也和寶寶無關,寶寶卻還要照顧媽媽的情緒;

媽媽不說話可能有各種原因,寶寶卻擔心是因為自己哪裡做得不好。

其實這種「乖巧懂事」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在成人後會成為大家眼中的老好人,

軟柿子,喜歡察言觀色,不懂拒絕,總是默默地把委屈藏在肚裡自行消化……

 

 

 

 

《討好是一種病》一書中提到:

「關於討好有一個很大的誤解,很多人會覺得它是一種良性的心理狀態,畢竟看起來,被當做好人總是不錯的。

但實際情況是,很多討好者,已經不是簡單的取閱他人,而是無法控制地討好他人,下意識地犧牲自己,甚至對來自他人的讚賞和認可上癮。」

 

其實導致孩子成為「討好型人格」的罪魁禍首竟然是父母:

 

1、小時候父母陪伴缺失

16109750  

這就要說到兒童心理學的范疇,3歲以前是人的安全感的生成時期,如果這段時期缺乏父母陪伴,成年後的安全感普遍會缺失;

而6歲以前是人的性格和世界觀的成型期,如果父母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愛與正確的引導,那孩子的性格會內向,自卑,悲觀。

16109751  

很多小孩由於父母工作忙長期寄放在別人家,可能他自己不覺得有問題,

但孩子的潛意識層面一定是受到傷害的,這種缺失不是父母買什麼好東西能彌補的了;

而且寄人籬下,勢必使孩子有一種「我只有討好他們才有飯吃」的潛意識,

 

 

 

 

這種就是典型的「我需要讓別人高興,我才能生存」的世界觀,所以長大後,這種孩子就很容易因過度在意別人的眼光,而迷失自我。

我身邊有一位媽媽,小時候家裡蓋房子就寄放在小姨家裡,那時她已經8歲了,晚上居然還尿床。

原因就是害怕打擾小姨家人休息自己不敢說出來,所以就很清醒地尿床了,長期憋尿肯定是對身體有害的,這種「懂事」真的讓人心疼。

16109752  

再說說田媽自己吧,1歲多被送給奶奶養,那時我清楚地記得只要我不聽話,奶奶就會說:「你不聽話我就跳井裡了!」

大人或許對於類似的嚇唬不當回事,甚至覺得屢試不爽。但對於小孩子而言,他們會把大人說得每一個字當真。

所以我自然就「聽話了」,不敢再做一些讓奶奶不高興的事,害怕她真的「跳井去了」,

 

但這樣長此以往,我會逐漸壓抑自己真實的想法,喜歡察言觀色地做事。

這種「乖巧懂事」在大人眼裡自然是深受寵愛,這種寵愛更像是一種暗示和鼓勵,所以那時的我嘗到甜頭後更是把這種「乖巧懂事」發揮地爐火純青。

 

像我這樣為了討好自己的監護人以便更好地活下去的孩子,在長大後很容易陷入人生三問: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我要到哪裡去?

16109754  

這不奇怪,因為這樣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沒有活出真實的自己。即使跳出了這種桎梏,反而更多的是無所適從的迷茫。

 

 

2、嚴格壓抑的成長環境

16109755  

父母要求嚴厲、從小處於高壓生活的孩子也會不自覺地形成「討好型人格」。

這次考了100分——爸爸媽媽的臉笑成一朵菊花;

這次考砸了——家庭氣氛彌漫著火藥味,各種質問、譴責劈頭蓋臉地襲來,甚至拳腳相加;

 

 

 

 

好好練琴——媽媽好吃好喝地伺候著;

一旦厭倦偷懶——「媽媽省吃儉用給你買的鋼琴啊!真不懂事!」——各種牢騷抱怨訴苦洪水般襲來……

16109756  

出於人類趨利避害的本能,孩子為了讓父母高興逐漸地學會了妥協,畢竟「胳膊拗不過大腿」,咱好漢不吃眼前虧,只要讓父母高興一切都好說。

所以父母「高標準嚴要求」的教育確實奏效,你將會收穫一個「喜歡」學習,「熱愛」練琴的「好」孩子,

甚至將來選什麼專業、做什麼工作、娶什麼樣的老婆,也會「乖乖」聽從父母的建議。

 

於是現在的社會就有了這麼一個怪像:

自己明明不想去銀行,也要為了讓父母開心去銀行;自己明明不想考公務員,還是憋著自己心中的不爽去考公務員;

自己明明還不想結婚,但害怕父母失望還是隨便找了一個不愛的人將就一輩子;不是那個蘿蔔卻進那個坑,許多人硬生生活成了一團怨氣人。

 

中國式家長尤其擅長培養子女的順從,一旦不順從便以不孝帽子戴上,輿論壓力跟上,頑固的思想啊!

每個人都是有思想的個體,如果欠妥,至少都有愛好,子女不喜愛,逼著順從,能有多少效果?

16109757  

3、父母本身就是「討好型人格」

16109758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具有「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其父母或許本身就是「討好型人格」。

這種父母本身自我價值感很低,總是對別人的事很上心,從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但別人有事讓他幫忙他絕對是兩肋插刀,在所不辭。

 

 

 

 

他們也用這樣的邏輯來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孩子想找朋友玩:別老是去別人家,會給人添麻煩的

遇到爭執時: 哎,算了,別把關係弄僵

 

自己遇到煩心事:我沒事,你開心就好

即使心裡並不願意:那好吧

即使自己有想法:不用管我,你們決定就是了

 

別人拜託你幫忙即使不願意:好的,我馬上幫你弄

面對無法接受的事:習慣就好

對別人即使心有不滿:他也不容易

16109759  

結語:

「討好型人格」一旦形成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唯有當父母的要做到時常警醒、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讓孩子試著表達自己心中的真實情感,學會讓孩子說「不」。

否則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失去主見的「討好型人格」,只會坑娃一輩子啊!

 

 

來源:store.fbia.vip

 

 

阅读是一种修养,按讚分享是種美德,看完覺得不錯,記得要分享給更

多人欣賞,覺得好不轉,那就是你不好。 

本篇文章摘取 自網絡,如有不適當或對文章出處有 疑惑,請來信與我們告

知,我們將會在最短時間進行撤除

------------------------------------------------------------------

VMAlife威力秀Velixir是顶级优质的液态营养补充品

不仅味道极佳

更符合身体对完整营养的要求

18839550_755201417985653_5041450318120499591_o - Copy

 ------------------------------------------------------------------

 a2


arrow
arrow

    聆聽心靈的聲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