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6798785_o  

1、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此乃六祖慧能的悟禪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於物,心是心,

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塵中,不是塵,塵在心中,

化灰塵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尋求,人人皆由佛性,

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2、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源自“地藏菩薩本願經”,當年地藏王菩薩原可以成佛,

但他見地獄裡有無數受苦的魂靈,不忍離去,

於是留在了地府,並立下重誓: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3、一切皆為虛幻一切皆為虛幻。

這句出金剛經:所有相皆是虛妄;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

對於愛情:!美好的愛情,動人的愛情,

原來都是虛幻的可是虛幻的愛情卻也是最美的如墜夢中,

近在眼前,卻觸摸不到;

遙遠的總是最美,因為遙不可及,充滿想像,

卻難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於人心所營造的幻境這種美,

值得我們凡人一直去追尋,即使花去畢生的時間,

得到心碎的結局,卻依然在憧憬;

對於生活:如果人不執著世間的一切物質名利,

就不會被物質名利所控制;

正由於人追求這些感官之物,才會變得不快樂一切皆流,

無物永駐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覺,感受,

因為才會身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所以記得佛家的句:一切皆為虛幻。

 

 

4、不可說不可說。

很多的東西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

去修心佛陀教化眾生要拋棄妄念執著,

進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狀態!“說”

這一行為本身需要一個妄念才能實行,所以不可說!

佛陀有這麼多經書,這麼多語錄就是為了教化眾生不得已而為之,

故禪宗講求不執著於文字就是這個道理

有句話很好的說明了這句佛家經典:

有的事可說不可做,有的可做卻不可說,有的既不可說又不可做。

最後送上一段,讓大家最自己去體會“涅槃經”雲:

“不生生不可說,生生亦不可說,生不生亦不可說,

不生不生亦不可說,生亦不可說,

不生亦不可說有因緣故,亦可得說“。

 

 

5、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由唐代玄奘法師所譯,盡得禪宗精髓!

全句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佛家講“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

這句話基本要闡述的是萬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對萬物起執情,

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談空卻又戀空,

其實戀取世事和戀空並無分別,

同樣是執取而不放一切能見到或不能見到的事物現象,

是人們虛妄產生的幻覺。

色即是空,使人們認識到事物的現象,

認識到諸多的苦和煩惱都是虛妄產生的空即是色,

則由事物的共性,因緣關係,

讓人們知道因果報應,善惡循環所謂要:

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勸人向善的基礎。

 

 

 

 

6、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原文應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出自

“華嚴經”: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

既而步往極樂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

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

一念一清靜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

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

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處處皆是佛,一切眾生人人皆是佛。

 

 

7、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前生500次的回眸, 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這句話,並不出自佛經,而是出自一個故事佛說:

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

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憶。

萬發緣生,皆系緣分!

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

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

 

 

8、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大悲無淚,

大悟無言,

大笑無聲。

大悲是無盡的慈悲,不是感情,

所以不能用淚來形容;

大悟就是開大智慧,這個智慧不是言語能表達的;

大笑就是真正的高興,

內心的喜悅又怎麼是笑聲能表達的呢?

年齡越長,對於這句的體會就越深刻。

 

 

9、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這是佛家勸人改惡從善的話語出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十三:

“廣額正是個殺人不眨眼底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比喻作惡的人一旦認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

仍可以很快變成好人。

儒家把和諧導向社會理想,道家把和諧導向事物本源,

佛家則把和諧導向內心世界佛家認為,

境由心生內心平和,見事皆和。

禪宗有雲:心險佛眾生,平等眾生佛心中若無佛,

向何處求佛眾生皆有佛性?

 

 

10、如心動則人妄動

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

心不動,人不妄動,

不動則不傷;

如心動則人妄動,

傷其身痛其骨,

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人生在世間時時刻刻像處於荊棘叢林之中一樣,

處處暗藏危險或者誘惑只有不動妄心,不存妄想,

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動無偏頗,

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抵制誘惑否則就會痛苦繞身。

心動則物動,心靜則物靜一念愚即般若絕,

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則物可物;

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

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佛語有雲: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文章整理:身心靈

 

 

 

 

 

 

 

 

阅读是一种修养,按讚分享是種美德,看完覺得不錯,記得要分享給更

 

多人欣賞,覺得好不轉,那就是你不好。 

 

本篇文章摘取 自網絡,如有不適當或對文章出處有 疑惑,請來信與我們告

 

知,我們將會在最短時間進行撤除

 

------------------------------------------------------------------

 

VMAlife威力秀Velixir是顶级优质的液态营养补充品

 

不仅味道极佳

 

更符合身体对完整营养的要求

 

18839550_755201417985653_5041450318120499591_o - Copy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聆聽心靈的聲音 的頭像
    聆聽心靈的聲音

    聆聽心靈的聲音

    聆聽心靈的聲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