簾外,芭蕉又惹雨潺潺。青石板上,素衣清顏的女子,撐著紫色的油紙
傘,娉婷而過。
驟雨初歇,檀香裊裊,遊龍走筆,滑過瑩瑩白玉,素胚上,釉色渲染牡
丹,筆鋒由濃轉淡,每一朵都清麗脫俗。白胎青釉,溫婉如玉,就像那
個嫵媚在江南煙雨裡的女子,剪瞳秋水流轉含羞帶怯的脈脈,對他傾心
凝望,天青色等煙雨,而我,等的可是你?
這遐想了千百遍的情景,唯美浪漫,總在腦海裡揮之不去,江南煙雨
中,那白衣素袂的女子,可是我青花瓷般的外婆?
沒見過外婆,只見到了外婆留下的那尊鈷藍釉彩青花瓷。任何時候端詳
它,都不敢喘一口粗氣。瓶體姿態妙曼,宛如女子婀娜的身材,胎質細
膩潔白,釉面光滑細潤,色澤清麗,白中泛青,晶瑩剔透,有玉質感,
邊飾簡單。牡丹初放,墨色山水,柔和的釉色暈染筆觸,流動的韻致,
靈巧的風骨,呈現出明淨素雅的色彩,散發出一種古典唯美的佳人氣
質。
青花,即使不說話,也能讓我讀懂她。青花瓷亦稱白地藍花,是藍白色
相間效果的釉下彩瓷器。是運用天然鈷料在白泥上進行繪畫裝飾,再罩
以透明釉,然後在高溫下燒成,使色料充分滲透於坯釉之中,呈現青翠
欲滴的藍色花紋。它造型雋秀,胎體輕薄,色澤青翠光艷,釉面光潔瑩
潤,色調明艷淨麗,筆韻深淺濃淡,線條如行雲流水般飄逸,佈局勻整
而靈秀,著色單純,落筆素淨,以中國水墨勾染皴擦的特殊暈染,營造
出一個花草相親、葉石相依、美人撫琴、棲鶴遊鳳、高人對弈、牧童弄
笛的詩意世界,其精品“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清代龔軾《陶歌》中稱讚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裡透分明。
可參造化先天妙,無極由來太極生”。乾隆皇帝有詩曰:“玲瓏剔透萬
般好,靜中見動青山來”。而一曲《青花瓷》更唱出了它妖嬈多姿的美
和滲透到靈魂裡的清澈。青花是有魂的,那於藍白交錯間流露出的是清
靈高貴之美。青花瓷,美的讓人驚艷,美的讓人浮想聯翩。
閉上眼睛,我彷佛能感受到外婆的氣息。恍若,看到一個江南女子,在
綿細的煙雨中,與幽雅的青花,墨色暈染的牡丹,傾心凝望,只想,等
待一場美麗的愛戀。一個蔚然深秀的的男子,叩響了她的心門,而那青
花上的牡丹,就是那為遇見他的伏筆。
於是,她抖落一身繁華,帶著青花,遠嫁牡丹盛開的地方。都說,她是
美人中的美人。就像青花瓷,閃耀烈火煅燒的瑩潤的光彩,攝人心魄,
美不可言。明明溫柔玲瓏,卻有一種由內而外的端莊典雅;明明單純飄
逸,卻有一種無可比擬的淡定從容,明明隨性敏感,卻有一種令人心醉
的知性內斂。
她,中年香消玉殞,恰如青花瓷的美麗而易碎,而更加彌足珍貴。
而,外公一生未再續娶。
雲山黛墨,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天青色等煙雨,而外公,可是在
等待不知何時才會再出現的外婆嗎?
喜歡看外公把盞茗茶,細細啜飲,鬚髮飄然中那份悠然自得,令人羨
慕。
那是紫砂“倒把西施壺”。據說是用純紫朱泥製作,胎骨堅實,溫潤敦
厚有質感,壺銅質之色中略泛桔光,頗具古代朱泥風華,擊之有鏗鏘
聲。壺身只鐫刻“茶余靜坐味松風”七個篆體字,把手如纖細的腰姿,
壺口上臥著小巧玲瓏的蓋子,只要壺裡有水,壺體90度,壺蓋也不會掉
落。
莫名就喜歡紫砂。紫,由溫暖的紅色和冷靜的藍色化合而成,是高貴浪
漫的顏色,也是深沉內斂的顏色;砂,是岩石風化後,經雨水沖刷或由
岩石軋製而成的細集料。
紫砂,包含了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有金屬般的堅硬,有木碳與火煅
燒,流水的淘洗與質樸泥土的凝合,是沉埋在泥土裡的霞,是在時光深
處燃燒的火,結晶於泥土的烈烈傳說。
溫潤敦厚的紫砂壺從被燒造出來的那一刻起,便注定終身與茶結緣,注
定會把中國的茶文化和紫砂文化完美的結合在一起。
外公說:“養好紫砂壺,是一種德福。”因為紫砂壺是有靈性的。有一
種其餘器皿所無法企及的長處,那就是它與養壺者日月積累的感情,會
在泡養後的壺身上有體現,經過泡養的壺,有人氣在裡面,溫潤可親,
有嬰兒肌膚般柔潤光滑的質感。且能煥發出紫砂陶本身內斂的油亮光
澤。因為,紫砂壺是用1000多度高溫燒製出來的,新壺顯現的光澤往往
暗沉,只有養過了才能吸收茶香,時間久了,便能使紫砂壺的表面亞光
漸起,散發油潤光澤,而且,愈用壺色愈光澤古潤。紫砂壺能“蘊味育
香”,保養得當,還可以提升茶葉的品質,即便壺裡沒茶,用熱水沖泡
空壺,亦有淡淡的茶香。而人,就在這養壺品茶的過程中享受人生的雅
趣。
養壺要先開壺,開壺有四步:第一步,將壺蓋與壺身分開,用白水煮,
以文火慢慢加熱至沸騰。至少一個小時。為的是讓壺身的氣孔釋放出所
含的土味及雜質。第二步,用老豆腐煮至少一個小時。這個步驟是為了
褪掉高溫煅燒帶來的火氣。第三步,用甘蔗嫩頭煮至少一個小時。第四步
,選擇適合的茶葉,用山泉水或者礦泉水煮至少一個小時。完成這四個
步驟後,紫砂壺才可以正式開始使用。
泡茶的時候,先用熱水沖一下壺身,再往壺裡註水。養壺的關健是“一
壺不事二茶”,就是一把壺只泡一種茶。因為紫砂壺有特殊的雙氣孔結
構,善於吸收茶湯,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壺沖泡出來的茶湯才能保持原汁
原味的茶來。才能保持原味的鮮度與純度。
在養壺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壺的清潔,尤其不能讓紫砂壺接觸油污,保
證紫砂壺的結構通透;在沖泡的過程中,先用沸水澆壺身外壁,然後再
往壺裡衝水,也就是常說的“潤壺”;常用棉布擦拭壺身,不要將茶湯
留在壺面;紫砂壺泡一段時間就要徹底清洗一次,清洗壺的表面時,可
用手加以擦洗,洗後再用乾淨的細棉布或其它較柔細的布擦拭,然後放
於乾燥通風且無異味之處晾乾三五天,讓整個壺身徹底乾燥。
養壺泡茶非一朝一夕之功,急不得,而“養”,正是因泡茶之道旨在怡
情養性,養壺也就是養性。養壺泡茶能使紫砂顯現和光同塵的靈光世
相,又能使人頓悟禪性。一把紫砂壺,如同君子,光澤“內斂”,豁達
能容,端莊穩重。喜歡紫砂的人,盡得紫砂的風流,能在飄逸中仍有一
份自持,即使,身處喧囂也能透出隱者之風。而,茶性與禪性相近。茶
道在於清心,飲茶需心平氣靜,井然有序地啜飲,以求環境與心境的寧
靜、清淨、安逸,能磨練心性提升涵養。一個人能夠靜下心來品茗,看
世界天藍水秀,風清月明,其樂無窮。
外公泡的茶是烏龍茶,既有綠茶的清冽,也有紅茶的醇厚,在壺中放幾
根茶葉,天地日月,草木精華,慢慢喝,一會兒就喝出了松風掃過茶芽
時留下的淡淡清香。嗜茶者神清,養壺者高清逸,外公泡茶點水,鬚髮
飄然,一派仙骨道風。
喜歡分外公一杯茶喝,看捲曲的茶葉和清澄的水,在壺裡,繾綣纏綿,
悠悠旋轉舒展,當淡霧輕搖的身姿,在壺底沉澱綿軟,不期然中,茶香
四溢,沁人心脾。春潤、夏熱、秋爽、冬寒,在舌尖上瀰漫清芬。感覺
靈魂也彷彿變得溫潤細膩,人生也得以有了清澈和靈性。
外婆辭世後外公終生未再續娶,想來,在紫砂壺上,外公領悟到了一種
胸懷和境界,終生只事一茶,不為名役,不為利牽,褪盡浮華和慾求。
大喜大悲後,有淡淡笑顏;生死愛戀後,有達觀超然;起伏跌宕後,有
煙霞泉石磊落胸次。
澄心靜慮,閒觀葉落地,靜坐一杯茶,當紫砂壺中升起裊裊茶香,靜
享“茶余靜坐味松風”的意境,回憶永不褪色的絕世愛戀,那是外公無
上的幸福,禪意人生的美妙享受。
喜歡在靜謐的夜晚,焚上一小爐香,捧捲而讀,隨芬芳馥郁的文字思緒
飛揚。
眼前青花,風姿綽約;手中紫砂,光照心靈。
青花與紫砂,是由金、木、水、火、土和人類的智慧共同煅造而成,是
由器形和色彩共同打造出來的美。
青花與紫砂,都是中華民族至雅至精至美的文化瑰寶,都承載了深厚的
文化內涵;融匯了國人的情感和精神,反映了人類追求自然淳厚與和諧
寧靜的的人文理想。
總覺得,青花與紫砂都是有生命的,就像是外婆與外公,我能聽得見他
們的呼吸,聽得到他們的私語,彷彿自己也隔著江南裊裊的煙雨,見證
了那一場絕世愛戀。
青花,胎純釉淨,是瓷中的美人,有古典唯美的佳人氣質;紫砂,胸
懷澄澈,是泥中的君子,有溫厚超然的名仕胸懷。當青花遇上紫砂,那
經歷了烈火煅煉的高貴情感,無可匹敵,歷久彌新。
阅读是一种修养,按讚分享是種美德,看完覺得不錯,記得要分享給更
多人欣賞,覺得好不轉,那就是你不好。
本篇文章摘取 自網絡,如有不適當或對文章出處有 疑惑,請來信與我們告
知,我們將會在最短時間進行撤除
------------------------------------------------------------------
全球華人網路居家創業
免費註冊了解
引爆全球網路商機
☆无诚勿试☆
歡迎有意者點擊【現在就免費註冊】瞭解詳情
報名之後會以簡訊通知您第一步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