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家庭中,親子沖突都會或多或少存在。  

而70%以上的親子沖突,原因是父母沒把話說對。

或者說,我們說出的話,有70%是無用、無效的。

如何簡潔明了地跟孩子,其實是有技巧的。

下面介紹幾種方式,父母這麼說,孩子才會聽!

16344350  

多為孩子提供選項,避免跟孩子僵在一個事上討價還價

一位媽媽,女兒5歲,一直為溝通問題頭疼:

我覺得我比較失敗,和女兒的溝通總是出現問題,比如有一次我們說好一起出門上街:女兒說:媽媽,你還不過來,再不過來我就不去了。

我說:等等,媽媽有事,10分鐘就好,她說:10分鐘我就不去了。我說你不講道理的呀,再等等。

她又說:我就要現在去。不過,等我弄完了,她還是願意跟我一起去。

 

 

 

 

我真的頭疼這樣和她對話。

因為在那10分鐘裡她會一直在重復和吵鬧和生氣和威脅,是我平時給她加的條件太多了嗎?

為什麼不能耐心等一下?

從媽媽描述看來,她有些過於自責了。

關於案例裡所說的「10分鐘」的事情,孩子一方面是不太能夠等待,還需要稍作一些延遲滿足的訓練。

比如平時孩子需要什麼的時候,可以在滿足孩子之前,要求她先做一個件事,比如唱一首歌、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做一件家務等。

另一方面,是孩子與媽媽的對話偏於「負性」,用的句式是「你如果不,我就不……」。

 

這個句式估計是家裡大人常用的,孩子學會了。

所以,日常和孩子溝通,注意下情緒,多用肯定句,多用積極的引導和鼓勵。

更有效的溝通可以這樣:

用尊重、稍帶詢問的口氣跟孩子說:「你再等我10分鐘好嗎?」——既給了孩子一個等待的時限,又是在用徵求意見而不是命令式的語氣與孩子說話,孩子更容易接受。

 

「你可以先看一本繪本,或者選一件你想出門穿的衣服。」——用選擇的方式告訴孩子這10分鐘你可以做點什麼,對於孩子來說,乾等10分鐘實在是有點漫長。

媽媽之前說的「媽媽有事,你不講道理」這些都是廢話,因為孩子既不清楚我可以怎樣等媽媽,又不知道自己哪裡不講道理了,甚至有的孩子連什麼是「講道理」都不能完全理解呢。

相信媽媽這樣的回答,孩子會樂意選擇其中一件事去做的,親子溝通問題就化解了。

16344351  

寶寶都不喜歡大人囉嗦,父母不妨給孩子提供一些有效選擇。

與其囉嗦催促孩子,不如為孩子提供一些有效的步驟

當希望孩子把一個事情做好的時候,很多父母會出於善意不斷提醒、敦促孩子。

對很多父母,尤其是媽媽們而言,囉嗦本是動機良好的,但是違反孩子們自然學習方法的機制。

 

囉嗦的人主要使用語言提醒法,很機械,缺乏使用其他管理方法的嘗試。

而且這種囉嗦和催促很容易引起孩子反感,甚至讓孩子變得更加喜歡磨蹭。

與其囉嗦催促,不如為孩子提供簡潔明了的執行步驟(若是屬於孩子自己的事情,比如學習,則可引導孩子自己去制定步驟/計劃)。

 

 

 

 

這些步驟會讓一個事情/目標變得容易起來,孩子更有意願去行動。

而且,一系列步驟會給孩子一個時間維度上的切分與緩沖,讓孩子們逐漸接受、並產生緊迫意識。

比如同樣上面催促孩子吃飯的事情,雖然仍舊是要提醒孩子3遍,但是父母可以走到孩子面前,與孩子保證目光交接,清晰地告訴孩子:

 

提前10分鐘,提醒孩子:「再玩10分鐘,就要吃飯了」

提前2分鐘,再次提醒:「還有2分鐘就要吃飯了,你可以先去洗手」

吃飯的時間到了:「我們要吃飯了,你洗完手了嗎?」

同樣是提醒孩子吃飯,這樣做可以清晰地給孩子一個時間概念——需知學齡前的孩子,基本沒有時間概念,同時也避免了命令、責備、不耐煩的囉嗦,減少了孩子的抵觸情緒。

16344352  

與其囉嗦催促孩子,不如為孩子提供一些簡明的操作步驟。

少用雙重否定句,一次只跟孩子表達一個意思

很多父母,為了強調語義,或者表達情感,喜歡跟孩子說雙重否定句來表達更加肯定的意思,但是和孩子說話,會讓孩子弄不清父母到底要說什麼。

父母自己可以想一想,你上幾年級的時候學的漢語語法,而雙重否定句這樣復雜的語法是幾歲習得的,幾歲才運用熟練的,大概是初中年紀吧。

 

比如,父母這樣說「跟你說過多少遍了?你不該不長記性!」這句話好復雜,孩子的小腦袋瓜裡會在想「是在問我說過多少遍了嗎?我該記住還是不該記住」……

在這樣的溝通中,原本父母只想孩子能夠「記住」的,卻表達了至少兩個其他的意思:「多少遍?」「記性(什麼是長記性?)」這個時候,孩子往往會稀裡糊塗、愣在那裡。

如果父母這樣說呢:「這件事我說過3遍了,你要記下。」或者「這件事我說過3遍了,你記住了嗎?」孩子才會給你答案:「我記住了。」

 

很多時候,父母把和孩子間簡單的交流復雜化了,反而達不到溝通、交流的效果,還弄得大人孩子一肚子負面情緒,最終也沒達成一致。

表達信任,多說「我相信,下次你能做得更好。」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信任是幫他們建立自信的催化劑,也是學習人際交往技巧的基礎課。

孩子特別希望得到成人特別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對孩子說話時要表現出充分的信任。

 

 

 

 

信任的語氣會讓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有助於樹立自信心,形成友善、真誠、合作的品質,社會適應能力強,更能與人建立互信關系。

而懷疑的語氣會給孩子造成巨大壓力。

比如,同樣是孩子考試不理想,或者搞砸了一個事情,與其上來就噼裡啪啦「教訓」、「指點」孩子一頓,不如說一句:「我相信,你繼續努力,會做的更好的。」

這樣孩子心理騰起的,就是溫暖與力量,而非抵觸,或更加自責難過。

16344353  

有效親子溝通,是建立在父母尊重孩子的基礎上的。

表達理解,多說「我知道你很想……但我們最好先……」

從兩三歲起,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自我意識會愈發強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見,說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但不少父母受傳統思維局限,認為孩子沒有獨立人格,有時說話語氣缺乏對孩子自主性應有的接納。

 

發展心理學家指出,孩子從兩三歲起就萌生了自我意識,越來越有主見,並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增強。

因此,當孩子提出不同看法或要求時,父母不要認為這是不聽話的表現,粗暴回應。

 

比如孩子想先看動畫片再寫作業,不要武斷拒絕,而要用尊重的語氣說:「我知道你很想看動畫片,但我們最好先寫作業,然後可以多看X分鐘。」這樣說,孩子更樂於接受。

表達尊重,多說「你是想先……,再……,還是想……」

 

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語氣,讓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

有些父母跟孩子說話常會不耐煩,甚至武斷地下結論。

不肯與孩子商量,不僅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還有可能把他變成毫無主見的人。

因此,父母要孩子做某件事情時,最好用商量的語氣,讓他感受到被平等對待了。

 

 

 

 

比如,「你想先收拾好桌子,再出去玩,還是先看會兒書再出去玩?」

16344355  

表達贊賞,多說「寶貝,你這件事做的很對。」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和表現欲,發現孩子的優點並用簡單明了的句子加以贊賞,會讓他更加樂於表現。

每個孩子都有表現欲,父母用贊賞的口吻跟孩子說話,會讓孩子產生快樂的情緒體驗,強化優點。

如果父母吝惜幾句表揚的話,而總盯著孩子的問題喋喋不休,就有可能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舉個例子,當孩子認認真真地幫著掃了地,即使不是很乾淨,父母也要用贊賞的語氣肯定孩子勞動的熱情。

比如說「寶寶太棒了,幫媽媽幹活,媽媽很開心」,而不是說:「掃得不太干淨……你怎麼總是……算了,你還是回屋玩去吧……」

表達包容,多說「沒關系,你下次會做得更好。」

 

要孩子做到沒有過失,這是不可能的。

當孩子做錯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評責備,而應幫助他在過失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鼓勵他再次獲得成功。

孩子做事出現失誤,父母如果一味批評責怪,就可能讓孩子失去嘗試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氣。

 

比如孩子第一次擺碗筷可能不小心打碎了一隻碗,媽媽不要說「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或者「去去去,我來吧」,而是應該這樣說「沒關系,下次兩只手拿,會更穩一些,你試試。」

 

 

 

阅读是一种修养,按讚分享是種美德,看完覺得不錯,記得要分享給更

多人欣賞,覺得好不轉,那就是你不好。 

本篇文章摘取 自網絡,如有不適當或對文章出處有 疑惑,請來信與我們告

知,我們將會在最短時間進行撤除

------------------------------------------------------------------

VMAlife威力秀Velixir是顶级优质的液态营养补充品

不仅味道极佳

更符合身体对完整营养的要求

18839550_755201417985653_5041450318120499591_o - Copy

 ------------------------------------------------------------------

279255

免費註冊了解:【 https://guobao8452.fn.xyz/

微信图片_20180408163122 29597511_10204475114034911_8690025892829244929_n


arrow
arrow

    聆聽心靈的聲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