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麗︱壹心理專欄作者
我認識一個好姑娘,她性格特別好,總是處處為別人著想,會照顧人,也從不對人發脾氣。
她工作後,總是省吃儉用,把錢存下來。她有很多的願望,比如買一部筆記本電腦,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有一部智慧型手機可以更方便的與外面的連接,參加一些喜歡的培訓課程等等,可是她卻遲遲下不了手。
按說這個時代,擁有一部智慧型手機太正常不過了,而且她也有這個經濟能力,但是她好像就是不捨得為自己投資。
她工作認真負責,年終獲得了一筆獎金,我想這次她總該為自己換部手機了吧,結果她淡淡的說,哥哥準備在老家娶媳婦了,需要蓋房子,我準備資助他。
結果她把所有的積蓄包括剛剛領到的獎金都一併寄回了家裡,就給自己留下了一個月的生活費。
她有一個夢想,就是有一天能去讀大學。
實際上她的高中成績還是挺不錯的,可惜高考那年母親得了重病需要一大筆醫藥費,她放棄了高考直接來到了南方打工幫補家裡。
在工作過程中,周圍的同事朋友很多去參與各種培訓進修,知識技能得到了提高,她在羨慕之餘,也在暗自努力自學,但沒有學歷在職業發展上總是不那麼順心如意。
她也曾幾度想去報名參加函授學習,但一到交錢的時候,她就猶豫不決,因為家裡不知什麼時候又等錢急用,自己的學習計劃又要往後拖一拖了。
就這樣,升遷、跳槽都因為學歷這個門檻將她擋到了外面。
姑娘,對他人太善良,有時是因為太過忽略自己,太不愛自己了。
她的內心總是有那麼一些恐懼,害怕因為不能滿足家人的要求而被家人拋棄,害怕對別人有一絲的怠慢而破壞關係。
她要學習的也許是去將自我與他人分離,嘗試去先好好愛自己,再去愛他人。
那麼,我們該如何好好愛自己呢?
愛自己從了解自己開始
當我們有情緒時,當我們的身體出現問題時,當我們與周邊的人出現了激烈衝突時,當我們與親密的人逐漸疏離時,那是在給我們一個信號,你需要向內看,你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現在的生活是你想要的生活嗎?
這樣的情感是你想要的嗎?
你了解自己的渴望嗎?
當我們在一段感情或者關係中感到窒息,我們想要掙脫這種瀕死的感覺,這時我才會真正了解到,原來那麼多年的付出都是對自己的傷害,愛需要相互滋養,單方向的付出只會將自己耗盡,就如「蠟炬成灰燼淚始干」。
經驗過的痛苦並不可怕,難能可貴的是如果我們能夠從這個過程中去看到自己,真實的面對自己的需求而不逃避,去探索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那麼,我們就不會再次在同一個地方「失足」,而是開始走在了自我滿足的路上。
了解自己,可以從自己的成長經歷入手。
我發展出目前的這種人際關係模式,是否在我的原生家庭中有這樣的影子?
我的成長過程中有過什麼樣的挫折,我是如何幫助自己渡過的?
我在過往的生活經歷中,曾經獲得並且擁有什麼樣的資源,包括我的知識、能力、經驗、家庭關係、社會關係等等方面。
了解自己,可以從了解自己的父母親著手。
父親與母親的互動方式是怎樣的,他們的互動方式對我今天造成了什麼影響?
自我開始記事開始,父母親是否給了我足夠的心理營養?
我是否還從其他身邊的重要他人身上獲得了情感上的支持,比如爺爺奶奶、老師、朋友等等。
了解自己,可以從了解自己的情緒開始。
當我憤怒時,我是將憤怒指向他人還是指向自己?
當我悲傷時,我是更願意找人傾訴還是獨自默默的承受?當我焦慮時,我是否願意與自己相處一會,去探索這個讓我恐懼擔心的背後究竟是些什麼東西?
當我們在梳理這些情緒時,我們才會去了解情緒背後的意義,從而能夠從容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情緒是每個人內在的寶藏,善待她、理解她,我們就可以與情緒和諧共舞了。
愛自己從真正的悅納自己開始
有一名俗語說30歲前的相貌是父母給的,而30歲之後的容貌則是自己給的。
我發現身邊一些特別善待他人也善待自己的女性,雖然外貌並不是那種特別出眾的人,但就是讓人看著非常舒服,由內而外散發著女性的柔美與溫婉,這種氣質是由內在的美好滋養而來的。
而當女性過度的去關注外在的東西,對自己的容貌有各種挑剔不接納時,她就把精力放在了改變外在的東西上來,比容整容、追求名牌、減肥等等。
她需要這些外在的東西去體現自我的價值,而這恰恰是內在匱乏的表現。表面上她很愛自己,捨得在自己身上花錢,而實際上是對自己的極度不接納。
正因為她對與自己的外部形象的不接納,她才需要極力去改變它,對身材不滿意,去隆胸;對眼睛不滿意,去割雙眼皮……
但改變後是否讓自己對容貌是否更滿意、讓自己更自信了嗎?
大多時候只能滋生了對其他部分的不滿意,所以花費了時間、金錢,忍受手術的痛苦,甚至潛在的後遺症,也在所不惜。
我在一次培訓課上遇到一位學員,她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非常自信的告訴大家她終於在快50歲的時候拿到了駕照,她真的沒想到能夠在這個年齡還可以不斷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們都由衷地發出讚嘆,從她的外貌來看,真的看不出已經是一個近50歲的人,全身散發出一股朝氣。
而她也非常大方的接受了大家的讚美,因為她打心理接納自己,並不認為自己已經年老色衰,反而認為自己很了不起。
自信才是最美的,而這種能量也時時刻刻感染著周圍的人,讓我們感受到她年輕的心態。
愛自己從善待自己的身體開始
一個不太健康的身體,任由你用多名貴的化妝品也難掩蓋你的病容。
當身體發出信號時,我們如果仍然忽略她、不重視她,她就會用痛苦來懲罰我們。
當我們開始關注到自己的身體時,我們會開始愛惜自己的身體。
我們不會去暴食暴飲,不會去熬夜,學會了調節情緒與壓力。
我們開始有規律的生活,養生同時也養心,因為身心本來就是一體的。
一個不太善待自己身體的人,我們很難說她是愛自己的。
她在一段情感中為了控制對方獲得憐憫與同情,採取自殺、自殘的方式去獲得他人的關愛,這種扭曲的行為只能讓自己更加喪失自我,把自己帶入毀滅的泥潭。
一個不懂得自我保護的人,比如在不安全的環境中將自己灌醉,人際交往中缺乏防範意識,總是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這種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行為潛意識也是憎惡自己的。
愛自己的身體,從喝好一杯茶、吃好一頓飯開始。
吸收天地賜予我們的能量,細心品味水的甘甜、大米的馨香,在細嚼慢咽中,體會生活賦予我們的各種美好,讓身體與心靈在放鬆的狀態下感受到平淡中的和諧與力量。
愛自己從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開始
當你真正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喜歡的事情,再辛苦也是滿足的,再艱難也有力量去堅持。
即便暫時得不到任何回報,也能體會到一種自我肯定與自我欣賞。
其實,沿著喜歡這條路走,就是在跟隨自己的內心前行,這個過程沒有強迫、焦慮,沒有低自尊低價值感,沒有扭曲與不願意,一切都是發自內心自然流淌的力量支持著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我們專注於一件事情上,你就可以做到專業,當你足夠專業,成功也許並不難了。
當然,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去投資時間、精力、金錢,享受的是過程,是體驗,是內心的安寧與愉悅,或許與金錢沒多大關係。
我認識一位全職媽媽,她在幹完家務送完孩子上學後,獨處的時光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插花。
她購買了很多關於花語的書以及插花技巧的書,一周還要去一位老師那去上一堂插花課,在這個課堂上可以有一幫有同樣興趣的朋友一起交流,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心靈就在這樣的過程中得到了滋養。
插花的過程也是一個創造的過程,她將自己的創造力發揮到了極致。
她經常將插花作品拍成照片發到朋友圈裡,居然有人想向她拜師學習插花,有人想訂製她的作品,大家的肯定與讚賞讓她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感與價值感。
所以,做自己喜歡的事,無論多麼微不足道,都能給自我帶來幸福感;做不喜歡的事,無論多麼大的成就,收穫的都是疲憊、束縛與不自由。
愛自己從收回對他人的過度關心開始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捨棄自己的需要去滿足他人的需要,捨己為人,講究奉獻精神、犧牲精神。
這樣的教育理念也給當今社會帶來了許多的反思。
比如,小孩子自己都沒有能力保護好自己,如何去見義勇為,與壞人壞事做鬥爭?
比如一位心理諮詢師自己還沒有較高的心理品質,僅憑著一腔熱血投身到自然災害的危機干預中,結果不僅無法幫助他人,自己也或多或少有了心理創傷。
我們會通過對他人的關愛、關心去獲得自己被認同被肯定的心理需要。
這也是社會所鼓勵和提倡的,但對他人的關心其實是需要有一個度的把握。
你總是將目光放在他人身上,對他們噓寒問暖,卻忽視了自己的健康,忽略了自己的家人,即使得到家人的理解,關係也是有缺失的。
沒有家庭的支持,你對他人的關心也只會成為無源之水,最終將自己耗盡。
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也就是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先關心好自己,先做好自己,有餘力時再去幫助他人。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被動關心,也就是她不會拒絕別人的要求,即使自己極不情願,也要滿臉堆笑的去滿足他人的要求。
這種壓抑、憤怒都只能指向自身,雖然也同樣付出,但卻無法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愉悅的體驗。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時,我就開始走向獨立成熟。
我不會因為愛他人而迷失自我,我不會因為善良與付出而讓自己感覺到匱乏,我不會因為他人的不認可而煩惱,我不會被他人的評價而左右。
我也許並不美麗,但內心散發的自信、包容、接納、謙卑卻是致命的吸引力。
如果想被愛,請先好好愛自己。
原題《我該如何好好愛上自己》
阅读是一种修养,按讚分享是種美德,看完覺得不錯,記得要分享給更
多人欣賞,覺得好不轉,那就是你不好。
本篇文章摘取 自網絡,如有不適當或對文章出處有 疑惑,請來信與我們告
知,我們將會在最短時間進行撤除
------------------------------------------------------------------
VMAlife的威力秀Velixir是顶级优质的液态营养补充品
------------------------------------------------------------------
免費註冊了解:【 https://guobao8452.fn.xyz/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