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腳常抽筋,補鈣卻未改善,可能是鎂不足,造成鈣、鎂電解質比例失衡,醫師建議吃堅果、全穀及豆製品等高鎂食物。
一名四十歲粉領族,睡夢中常因小腿抽筋痛醒,約兩、三天就會覺得腿部肌肉僵硬,每次得按摩小腿肚,讓她痛苦不已,臉上常浮現黑眼圈。她原以為咖啡喝太多,鈣質攝取不足,拚命吃鈣片、喝牛奶,仍不斷抽筋。就醫抽血檢查,才發現是礦物質鎂缺乏所致。
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說,飲食中鈣、鎂比例以二比一至三比一較佳,只要養成均衡飲食習慣,體內鈣、鎂比例多可維持均衡狀態。
不少人以為吃鈣能改善腳抽筋,還能預防骨質疏鬆,刻意多吃乳製品、小魚乾,以及綠色蔬菜等高鈣食物,但以一百公克鮮奶為例,鈣、鎂比高達十比一,若鎂不足,單靠喝牛奶,也無法緩解抽筋困擾。何一成建議,
多吃海帶、堅果、全穀類、糙米、豆製品等可補充鎂離子。
新店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裴馰指出,一旦電解質鈣、鎂不均衡,肌肉無法放鬆,就可能造成抽筋。
新店耕莘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議謙也說,鈣、鎂可穩定肌肉細胞膜,鈣、鎂濃度不均衡,易導致腿部肌肉群抽筋。此外,劇烈運動後肌肉過度疲勞、神經退化病變導致肌肉調控力變差、血液循環不佳、夏季流汗脫水及懷孕時荷爾蒙變化,都可能造成電解質不平衡,容易腳抽筋。
預防腳抽筋,醫師建議睡前可輕揉、按摩小腿肚與腳踝,並做腿部伸展及柔軟運動。另外,睡覺時腳應自然垂放,腳尖勿過度往腳掌方向伸直;一旦腳抽筋,應往抽筋相反方向輕微扳腳趾,可緩解疼痛。
半夜腳抽筋 補鈣沒效?
一位四十歲女性,近來常半夜睡到一半就腳抽筋,痛到醒過來,她以為自己鈣攝取量過少,於是拚命吃含鈣食物、食品,鈣質,但情況並沒有好轉,半夜還是常腳抽筋,經門診進一步檢查發現,原來是她缺的是礦物質鎂,由於鈣、鎂攝取量不均衡,所以半夜常腳抽筋。
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表示,門診中常聽到患者抱怨睡覺睡到半夜,兩腳一使力就突然抽筋,肌肉整個縮起來,且越來越痛。
何一成說明,臨床顯示,腳抽筋常發生在十五到二十歲或四十歲以上年齡層,特別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長時間站立工作的人,或情緒緊張、運動過度、缺乏運動、懷孕等族群,也都容易出現腳抽筋。
腳抽筋補「鈣」有效嗎?何一成指出,腳抽筋的原因很多,要對症處理,不見得每個人腳抽筋都是缺乏鈣質。血液循環不良、神經病變、情緒緊張、環境溫度改變、飲食中鈣鎂不均衡也都可能造成抽筋。
何 一成進一步說明,鎂對肌肉有舒緩功能,飲食礦物質中鈣、鎂的比例在兩比一至三比一較佳,拼命補鈣不一定能緩解抽筋。除了補充鈣質外,也要適量補充鎂,鈣質 含量較高的食物包括乳製品、油菜、莧菜、芥藍菜等,而鎂含量較高的食物則有紅豆、綠豆、黃豆、蓮子、堅果類等,腳抽筋的人每天也要攝取兩千cc到三千cc水份。
何一成提醒,容易腳抽筋的人要避免運動過度,但也要有適量運動,中等強度的運動較佳,如快走、慢跑、游泳每天三十分鐘即可,晚上睡覺前,也可在易抽筋部位作伸展運動,並注意雙腿保暖。另外,睡覺時也要避免讓足板過度下垂,因為足板過度往足底方向下垂,較容易誘發小腿抽筋。
如果常發生抽筋,建議由醫生進一步評估,藉由理學診斷、血液或血球礦物質檢驗等確認原因,對症治療,才能有效紓解症狀。
阅读是一种修养,按讚分享是種美德,看完覺得不錯,記得要分享給更
多人欣賞,覺得好不轉,那就是你不好。
本篇文章摘取 自網絡,如有不適當或對文章出處有 疑惑,請來信與我們告
知,我們將會在最短時間進行撤除
------------------------------------------------------------------
歡迎有意者點擊【現在就免費註冊】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