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書架前,面對剛剛整理出來的 30 多個筆記本。

它們占據了書架的兩個格子,按照年份,從 03 年排到 15 年。

有的本子很厚,罩著軟軟的皮革封面,用光潔的銅版紙分隔出月份,前后夾著幾個置物袋和卡袋,要用雙手抱起來翻。有的薄薄的,一個手掌那么大,寥寥數頁,可以塞進衣服口袋。

 

每年,我都會準備好幾個規格不同的本子,記錄工作和生活,第二年再換新的。通常,一年記錄的東西只占 10%,剩下 90% 都是白紙。翻看那 10%,大多也是些雞零狗碎。如果把所有筆記做成圖表,在每一個記錄過的日子上打點,這張圖大概會呈現出沙漠一樣的荒涼,偶爾冒出幾個小點,像仙人掌突兀地扎在地上,而且,它們往往抱團在年初的幾個月里。

每一年,都有一個雄心勃勃的開始,和疲軟無力的坍塌。

 

 

在書架的另外兩個格子里,陳列著以前訂閱的雜志。封面多為某個當紅名人,他們或坐或站,瞳孔在聚光燈下折射出炫目斑斕,襯得整張臉都跟開過光似的。他們絕大多數都很年輕,不僅年輕,而且能干。84 年出生的扎克伯格,27 歲公司已經上市,成為全世界最年輕的巨富。封面上,他難得地穿上了正裝,和奧巴馬一同出席活動。對照看我那些軟趴趴的本子,這些雜志顯得愈發硬氣。

當某個年輕人跳出來,做出我們在同樣年齡做不出的事情時,這種強烈的對比更讓人沮喪,都是年輕人,憑什么差距這么大?

如果扎克伯格也有記筆記的習慣,他的日歷本里,會記載些什么呢?

 

10 歲那年,電腦還不怎么普及,看起來只比打字機高級一點,身為牙醫的父親為家里的孩子每人配了一臺。扎克伯格開始自學寫程序。初中請了軟件專家當家教。

高中開發了兩款軟件,一個名為 ZuckNet 的程序,讓父親可以在家里與牙醫診所交流。一個名為 Synapse Media Player 的程序,可以借由人工智能來學習用戶聽音樂的習慣。

 

大二開發出名為 CourseMatch 的程序,可以依據其他學生選課邏輯參考選課。一段時間后,又開發了另一個程序,名為 Facemash,讓學生在一堆照片中選擇顏值最高的人。

 

這之后,才有了 Facebook,那一年,扎克伯格 20 歲,不過編程這件事,他已經做了 10 年。

扎克伯格的合伙人之一帕克,7 歲開始學編程。

到高中時,已經有能力侵入公司和大學的系統。15 歲那年,他入侵了某 500 強公司內部網絡系統,由于未成年,被判處社區服務。19 歲高三畢業,他已經靠編程賺錢,并著手創業做音樂分享網站 Napster。33歲時,他第四次創業,推出新型社交視頻聊天網站 Airtime。作為連續創業的 CEO 還很年輕,不過創業這件事,他已經做了 14 年。

 

或許可以說,是機遇造就了這批年輕人,讓他們用比前人快得多的速度成長。

但終究,是他們更早地選定了人生方向,并適時接住了時代拋來的幸運。

 

蔡志忠在采訪中曾說,任何厲害的人,從小就開始想通,這輩子要拿什么刷子混飯吃,及早就把刷子選好。

他 1 歲開始看圣經。從創世紀開始,看了成千上百個故事。故事里每個人物都很厲害,耶穌基督可以讓瘸子走路,讓瞎子看見,摩西可以分開紅海,諾亞可以制造,而自己什么都不會。 4 歲的時候,他躲在桌子底下,思考了整整一年,父母都以為他精神出了問題,就在那一年,他確定好了將來的人生之路——畫漫畫。

 

15 歲,他輟學成為職業漫畫家。28歲成立卡通公司。畫 23 年,畫出了暢銷書《莊子說》。

我快忘了自己 4 歲時的樣子,如果那時候有什么非要不可的話,我只記得路過一家零食店時,特別想吃老媽又不給買,賴在路上號啕大哭,目標堅定,哭到虛脫。于是我經常以己度人,咬定故事里都是騙人的,學齡前能思考什么人生哲理,一根棒棒糖還不夠摧毀所有信念啊。

 

 

今年 5 月,我去上海玩,借宿在朋友家,她家孩子差不多 4 歲,叫做小涵。早上 8 點多睜眼,我聽到臥室外面滋啦滋啦煎雞蛋的聲音,肚子「嘟嚕」了幾下,趕緊翻身起床。餐桌上已經擺了滿滿一桌好吃的,現熱的牛奶,剛切的西瓜,頂上撒著芝麻外皮帶點脆焦的生煎包……小涵站在桌子邊,左手拿包子,并不吃,眼睛直愣愣盯著右手的手機。等我洗漱完畢,他還保持著一樣的姿勢。在外婆催促下,才咬了口包子,肉餡快從皮里掉出來了,也沒再咬第二口。

 

「這孩子,看什么動畫片這么聚精會神?」我湊過去,一手抓一個包子吃了起來。朋友解釋說:「哪是動畫片啊,他一早就起來看棋譜,已經一小時了。」說著輕車熟路地沒收了手機:「別看了別看了,你再不吃飯,下次媽媽就不帶你去上圍棋班。」小涵這才三口兩口吃掉手里的包子,匆匆拿了一塊西瓜,又摸到手機看起來。

我在一旁目瞪狗呆,原來真有孩子是一個包子,不,一籠包子都騙不走的。小涵立志成為世界頂級圍棋大師,最害怕的是不能去上圍棋課,以及,別的同學贏了他。

 

所謂天才,拋開天賦異稟,更多是因為他比別人早確定下目標,并能心無旁騖。

寫出《哈利·波特》的羅琳,不是離婚以后,在咖啡館里坐著一拍腦子,或者在孩子床前張張嘴,隨口把故事給編出來了。羅琳 8 歲時就讀過《小婦人》,她喜歡與她同名、同樣急性子的喬·馬琪,覺得自己也像她一樣渴望寫作。

1990 年,她在葡萄牙波爾圖教英語,孕育出了哈利波特的靈感,于是晚上教書,白天一邊聽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一邊寫小說。1993 年女兒出生以后,她的第一段糟糕婚姻宣告結束。羅琳帶著女兒,裝著寫好的三章《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回到英國。為了專心寫作,她推遲了在愛丁堡做教師的培訓課程,申請了失業救濟金,找了間條件糟糕的公寓住了下來。期間她患過嚴重的抑郁癥,接受心理治療后,1995 年才完成了第一本哈利波特小說。等到小說真正進入公眾視野,已經過去了 7 年。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早早地找到人生方向。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摩西奶奶,就是從 77 歲才開始畫畫的。不過在她拿起畫筆之前,做過將近 20 年鄉村景色刺繡。拿起畫筆之后,從 77 歲到 101 歲,居然又畫了 20 多年,共創作了 1600 幅作品,平均以每周 1-2 幅的速度持續創作。

年輕有為和大器晚成,并沒有分別。

沒有人是在一個點突然爆發的,也沒有規定到了哪個點就應該怎樣。從起點出發,總要翻過小徑,越過河流、穿過叢林,才能走到更遠的地方。有些人走得快些,有些人走得慢些。有人年紀輕輕就干得漂亮,但要知道,他們做成一件事,不是因為年紀輕,而是因為開始早。

 

黛比·米爾曼曾說「期待每件有價值的事值得花很長時間」。由于很難更好地捕捉到這樣的根本原則,以至于我們如此不耐煩地將其忽視,大多數時候,我們只看到更早的獲得,卻沒注意到更早的開始。

衡量開始點,不是出生的日子,而是「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并且去做」的日子。 從那以后的時間,才有可能納入到有質量有效率的累積中。從那以后,蝴蝶才扇起翅膀,花苞開始孕育,胚芽沖破種皮,靜止的開始流動,風帆揚起,等待啟航。

 阅读是一种修养,按讚分享是種美德,看完覺得不錯,記得要分享給更

 

多人欣賞,覺得好不轉,那就是你不好。 

 

本篇文章摘取 自網絡,如有不適當或對文章出處有 疑惑,請來信與我們告

 

知,我們將會在最短時間進行撤除

 

------------------------------------------------------------------

 

Post (48)

 

 

歡迎有意者點擊【現在就免費註冊】瞭解詳情

 

d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聆聽心靈的聲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