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醉
喝酒的時候,三分微醉的感覺最好。
喝少了,會不盡興。
喝多了,對於人的身體和精神反而都沒有好處。
適當的喝點小酒,讓自己從乏味無趣的生活中暫時解脫出來。
帶著一點輕飄的感覺,翱翔在自由的思想世界,獲得一點額外的愉悅。
這是喝酒的藝術,也是一種不錯的解壓方式。
孔子年輕時曾經向老子請教做人的道理。
老子告訴孔子:“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老子告訴年輕的孔子,一個品行高尚的君子非常懂得內藏道德,
而外表看起來好像是愚蠢遲鈍。
愚蠢遲鈍,就是要帶三分醉,
不要什麼都算計清楚,不要什麼都看清楚。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朋”,
凡是看得太過清楚明白,反而不是好事。
因此,生活中要學會守愚,糊塗,待人接物不妨帶上三分醉。
人生要守愚,要糊塗,但也要把握一個度。
三分醉,微微好。
醉的多了,就成了真愚、真糊塗了。
七分飽
魚不能每天餵食,一周餵一次就行,不然會因為吃得過飽而死掉。
很多花不要澆水太勤,當葉子稍稍有些打蔫的時候再澆水更好。
吃飯的時候,七分飽的滿足感覺是最舒服的。
孔子主張“食勿求飽”“節食安胃”。
食勿求飽,節食安胃,微餓,才守得住健康。
七分飽,三分飢,口中是意猶未盡的餘香,腹中是恰到好處的滿足。
研究證明,人體在飢餓狀態,
腦垂體會減少死亡激素的分泌,對腸胃也有好處。
相反,吃得過飽,消化系統負擔加重,
大腦供血減少,人的身體不僅容易肥胖,還容易出現各種異常。
人生也是一樣,保持適度飢餓,是一種人生智慧,
凡事都應該有“七分飽”的分寸。
老子說:“大成若缺。”
《西遊記》中孫悟空也說:天地本不全。
曾國藩一直用這個道理告誡自己,
“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
他把自己的書齋命名為“求缺齋”,
以警示自己萬事求缺,“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七分飽,就是告訴我們不要苛求圓滿,凡事要留有餘地。
便宜不可佔盡,要學會分利給別人。
話不可以說盡,事不可以做盡,要留下退路給自己。
正如南宋士大夫王伯大《四留銘》裡說:
留有餘,不盡之巧以還造化;
留有餘,不盡之祿以還朝廷;
留有餘,不盡之財以還百姓;
留有餘,不盡之福以還子孫。
八分待人剛剛好
在一個冬季,兩隻困倦的刺猬因為冷而擁抱在了一起。
由於它們各自身上都長滿了刺,
緊挨在一塊就會刺痛對方,反倒睡不安寧。
因此,兩隻刺猬就離開了一段距離,
可是又實在冷得難以忍受,因此就又抱在了一起。
折騰了好幾次,最後它們終於找到了一個比較合適的距離,
既能夠相互取暖又不會被扎。
這就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這叫刺猬法則,也就是我們說的八分待人。
朋友不必毫無保留,給彼此留有空間與距離,
對人八分好,是最默契長久的友誼。
有些人交朋友,總喜歡完全融入對方的生活中,
他自己毫無保留,也要求別人毫無保留。
這樣的友情只會讓人感到壓抑窒息。
江歌案用血淚告訴我們,即使是最要好的朋友,也要保持距離。
江歌拿出自己的全部去幫助陳鑫,
但她死也不知道陳鑫竟然是個如此冷酷無情的人。
她毫無保留地幫助別人,但結果卻害了自己。
親人之間,八分好是要給彼此留出空間,
適當的距離會讓愛情親情更加牢固。
而對待陌生人,八分好則是最自我的保護。
對人,尤其是對一般的朋友或者陌生人,不可以全拋一片心。
八分待人,八分好,是待人的智慧和分寸。
阅读是一种修养,按讚分享是種美德,看完覺得不錯,記得要分享給更
多人欣賞,覺得好不轉,那就是你不好。
本篇文章摘取 自網絡,如有不適當或對文章出處有 疑惑,請來信與我們告
知,我們將會在最短時間進行撤除
------------------------------------------------------------------
VMAlife的威力秀Velixir是顶级优质的液态营养补充品